首页 > 政务新闻 > 松滋要闻

【他乡松滋人】刘亚:渔歌悠扬

发布日期:2023-11-27

信息来源:松滋市人民政府网站

敢为人先,在磨砺中成就精彩;实干创新,在奋斗中绽放梦想;胸怀家国,在奉献中升华人生。

分享创业故事,感悟人生哲学,砥砺奋发壮志,激昂桑梓情怀。

时代骄子,逐浪潮头——他乡松滋人。

车灯闪烁、行人如梭。夜晚的北京城,熙熙攘攘,行色匆匆,玻璃幕墙反射出的耀眼光芒,与宽敞的马路交相辉映。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平凡人,选择扎根在这座城市,奋力打拼,留下一幕幕难以忘却的动人瞬间。

“刘总,还有新鲜的大白刁吗?”

凌晨2点,正在打盹的刘亚,被客户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,整理好着装的他下楼来到店面,验货、装货、送货……半夜出货,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。自打来到北京接手海鲜生意的第一天起,刘亚的生活便没有了白天黑夜之分。

“向父亲证明自己”

刘亚,北京锦渔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,一名从南海镇文家铺村走出的90后小伙子。2006年,高考失利的他,在家人的鼓励下去当兵,结果由于视力不达标,只好投奔远在北京的姐姐。

刘亚的姐姐在北京主要从事鱼类销售。虽然条件艰苦,可胜在姐弟俩吃苦耐劳,日子过得也是一天比一天好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姐姐需要在外面拓展业务,而店面却无人照看。2010年,20出头的刘亚正式从姐姐手中接过“接力棒”,成立北京锦渔鲜商贸有限公司,从事海鲜生意。

“因为这件事情,跟父亲大吵了一架。”刘亚说,他最初的目标很简单,那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。

接手之初,刘亚吃了不少苦。每天早上天还没亮,他就起床,验货、装货、送货……每天“连轴转”,只为将生意越做越大。在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,刘亚一忙就是近5年。

2015年,刘亚第一次接触到外贸,当时恰逢国家援助安哥拉建设铁路,20多万中国人只身来到异国他乡。刘亚也决定去海外市场搏一搏,借着在安哥拉的这股“中国风”热潮,刘亚和当地不少商户达成合作协议,他激动得彻夜未眠。

“安哥拉的老板们亲自来到北京,对我们的服务相当认可,说我们诚信经营,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真诚和淳朴。”刘亚说。

2019年底,刘亚计划拓展业务,打算扩大产品类别和市场规模。可计划赶不上变化。2020年初,新冠疫情暴发,刘亚的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。店面被封控一个月,刘亚亏损30万元,原本的业务拓展计划也泡了汤。

“疫情这两年,前前后后亏了大概400-500万元。经营压力巨大,现在一回想当时那个场景,心情久久不能平复。”刘亚回忆道。

“将最生态的家乡味送到全国人民的餐桌”

回忆起自己的初衷,刘亚重新振作起来,将公司原来的锦膳品牌改为锦汕,不仅意味着从头开始,也代表着锦渔鲜响应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号召,做生态产品的初心不变。

“山川、海洋、田野,都是这颗蓝色星球的生态馈赠。而我所做的就是将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乡味道,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。”秉持这份初心,刘亚深入扩展市场业务,辐射整个华北,同时开拓电商业务,研究活鱼运输技术,最大程度保证顾客购买的产品鲜活度达到100%。

除了自己打拼挣钱,刘亚也经常帮助周边的同行卖鱼。他说,作为松滋人,在外面不仅要诚信务实,还要共同发展,相扶相持,这样才能走得更远。截至目前,公司日销售量稳定在5000斤左右,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,事业蒸蒸日上。

“一生只为一条鱼”

从事海鲜生意10余年,并不是一帆风顺。面对同学、朋友异样的眼光,刘亚也打过“退堂鼓”,但是后来依旧选择坚持。

不过,刘亚也有最开心的时候。每年,刘亚都会到武当山,和当地村民合作,帮助他们把农副土特产品推广出去。每当看到他们一张张淳朴而憨厚的笑脸,刘亚便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。

“只要还可以就继续做下去,做大一点!”如今,父亲也转变态度,开始支持刘亚的事业,而姐姐更是希望他能够把湖北的特色水产推广到全国。刘亚也常说,自己的一生,就是做好这“一条鱼”。

“我们一家人,不远千里北上创业,干过数不尽的脏活累活,从最开始的地边摊,到如今成为湖北水产的在京代表。我想让这份家族事业,一直延续下去。”看着慢慢长大的女儿,刘亚也有了新规划,全力以赴,为家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