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轰隆隆……”涴市镇杨家垴灌站抽水泵日夜轰鸣,长江水通过灌渠源源不断流向干涸的农田。
“水来了,心里就不慌了!”复兴场村种粮大户胡大爷看着汩汩清水流入田间,连连点赞。

面对持续旱情,涴市镇14处提灌站全面启动。截至4月11日,累计提水608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约12万亩,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自去年7月以来,我市降雨持续偏少,累计降雨量339.3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。全市水库、湖泊、堰塘蓄水量较往年同期减少近五成,受旱面积达14.87万亩,部分乡镇村组出现饮水困难。

4月8日18时,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,各乡镇(街道)、有关部门迅速行动,科学调配水资源,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,统筹农业灌溉与生态用水需求。
截至目前,全市已启动36处提水泵站,累计运行提水设备10082台时,提水总量达2433.15万立方米。同时,市人影部门先后实施5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,共发射火箭弹18枚,有效改善土壤墒情。

保障用水生命线,生产与生活两不误。我市同步加快推进应急供水工程建设,积极应对部分区域饮水困难问题。目前,刘家场镇仙楼香水厂应急管线工程正加紧施工,计划铺设管网6公里,新建加压站2座,预计4月15日完工,届时将有效缓解居民用水难题。
“当前抗旱工作进入攻坚期,我们将打好‘组合拳’守牢民生底线。”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厚松表示,下阶段将重点实施四大举措:加快挖堰疏渠,做好涵闸泵站、垱坝剅洞维修养护;抓住春灌期间三峡加大泄流量的有利时机,及时开闸引水或开机提水,协调丘陵山区乡镇抓好水库工程调度;及时掌握水、雨、工情,做好水库、堰塘、沟渠蓄水保水工作,增加库塘蓄水量;抓紧实施抗旱应急工程,千方百计保障饮水困难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