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到高山,花满枝头。在刘家场镇仙楼香村,620亩油用牡丹正值盛花期。春天赏花,秋天榨油,层层叠叠的油用牡丹正成为该村蓬勃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
2016年,仙楼香村从山东菏泽引进牡丹种苗,利用扶贫开发的荒山荒地开始试种。该品种耐旱、耐贫瘠的特性,特别适合当地“怕旱不怕涝”的地理特征。“就算8个月不下雨,这些牡丹也能顽强生长。”刘家场镇仙楼香村党支部书记汪云峰介绍,该村油用牡丹规模达620亩。
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,花瓣可制茶,籽可榨油,根部“丹皮”可入药。目前,仙楼香村的牡丹籽亩产约150斤,按当前市场价15元/斤计算,亩产值达2250元。村里采用的“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、管护和采摘,实现增收,原本闲置的荒地焕发新生。
为进一步提升附加值,仙楼香村建起了榨油车间,引进的先进榨油设备,从牡丹籽筛选、清理到压榨、精炼,每个环节都采用标准化流程。“通过脱脂、脱磷、脱酸等精炼工艺,我们的牡丹籽油能达到一级油标准。”汪云峰说,村里的油菜籽和其他油料作物也可在此榨油。
盛开的牡丹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,更引来了山外的游客。蜿蜒的山路上,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。“没想到深山里藏着这么美的花海!”来自宜昌的游客李女士赞叹道。

“未来,村里计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地,继续扩大种植规模,同时延伸产业链,打造品牌,让深山里的优质牡丹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”汪云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