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五城同创

【强村行动】南海湖畔“村”潮涌

发布日期:2024-03-05

信息来源:松滋市人民政府网站

做实强县工程,支点在强镇,落脚点在强村。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是发展规律所向,是历史机遇所在,更是民生福祉所系。

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专栏,陆续刊发“强村行动”典型案例,激励全市上下坚持党建引领,落实“四个大抓”,持续释放乡村发展活力,以一域精彩汇聚全域精彩,为松滋“冲刺百强县、建设示范区”成势见效贡献力量。

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29万元,同比增长57.4%,村集体经济全部过20万元,其中5个村突破50万元……走进南海镇,气象更新,一幅幅经济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和美乡村幸福图景徐徐铺展。

强村先强共识

从思想上扭转认识。根植“工业兴镇”“项目围绕产业转、产业围绕主体转”“村级发展要以集体经济增收为核心”等理念,逐步消除保守、保留、躺平等思想。

从责任上层层压实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,将发展作为全镇一把手工程,书记抓、抓书记,并纳入排名、考核。借力22名“荣誉书记”、26名“发展顾问”,扶强帮弱,截至2023年底全镇谋划储备集体经济项目38个。

从行动上抓好落实。组织专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深度调研,逐村分析,制定目标计划和清单式的增收举措。召开集中座谈会,相互启发,拓宽渠道,升级目标,并逐步总结提炼出11种模式。全镇抓发展的氛围更浓,村级全年提供招商信息84条,签约项目13个,额度近6亿元,另外招引大户、农家乐等主体29家。全镇21个村集体经济年度内均有增长,最多增长35万元,集体经济模式最多可达8种。

强村先强机制

建立培训提能机制。参加省市县级专题培训57人次;镇级组织支部书记到钟祥、宜都和枝江等地学习,并分行业组织市场主体、大户进行技能培训等11次;鼓励村级自行组织村组干部外出考察,努力培养一批“有能力、能带富、善治理”的村级和产业带头人。

建立调度推进机制。每季度村级发展情况调度和排名,对支部书记逢会就讲,逢面就问,既是倒逼,也是交流提升。

建立激励导向机制。严明奖惩措施,提高村居绩效考核中“强村行动”分值权重,占比近20%。对集体经济新增部分,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励村干部。对部分镇级闲置资源委托村级代管增收。

建立要素保障机制。全镇项目资金全部向产业、主体倾斜,控制基础设施建设,将项目与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。镇内鼓励村村合作、村企合作,通过图斑整改指标等实现优势资源互补。

强村先强路径

向内挖潜。土地流转、资产资源发包是最传统、占比最高的增收方式。经济基础较弱的村持续开展问题合同清理,进一步摸清家底。农田较多的村,通过村级合作社,带头一次性规模流转土地3000亩以上。

向上争取。通过统筹上级资金、社会帮扶资金置办资产或创办产业。支持赵家垸、剑锋建设高标准大棚和仓储物流集散中心,每年可为村集体分别增收20万元以上。三垸村将征迁款置换成门面房,打造镇级就业创业园,发展平台经济。

向外联结。村级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是市场所需,黄泥滩、横岭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,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年增收15万元。拉家渡、牛食坡等村成立劳务公司,为主体输送劳务,从去年起步的4万元到今年预计的10万元。同时,断山口、剑峰、张家坪等村在电商、农文旅等方面也在积极探索。

作为全市“1+6”环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近郊镇、规模镇,今年,南海镇将主动担当,坚持党建领航,巩固拓展11种模式,持续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子,以“强村行动”助力镇域发展、强县工程。

处处有新招,村村有新貌。南海湖畔,春潮涌动……